评价文档:
文档评论:
0
2积分
下载
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.30edu.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公开课教案 授课教师:晁锁连 时间:10 月 12 日第三节 班级:九(6) 课题 3 元素 教学目标 1. 知道元素的含义,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。 2. 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,记住并能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。 3. 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,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。 4. 初步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、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的密切关系。 教学重点 1. 元素的概念。2. 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。 教学难点 1. 元素概念的形成。2. 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。3.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相关信息。 课时安排 2 课时。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一、导入新课 二、新课教学 1. 元素的概念 元素是表示物质组成的宏观概念。它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(即核内质子数)的一类原子的总 称。 2、元素的分类(见课件) 3、物质、元素、原子、分子之间的关系 (见课件) 4、 元素在生活中的存在 情况及地壳、生物、海水中元素的含量(见课件) 日常生活常接触到“含氟牙膏”、“高钙牛奶”、“碘盐”、“富硒茶叶”、“加铁酱油” 等用品,这里的氟、钙、碘、硒、铁指的都是元素。 点燃 学生讨论:在发生化学反应 S+O2 SO2 中,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?元素是否发生了变 化? 明晰: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组,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变化。 5. 学生自学元素和分子、原子、离子之间的关系 P60 页 自然界中,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几千万种物质都是由原子、分子或离子构成的。元素的化 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,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有关。 三、课堂练习(见课件) 四、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我们知道,元素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,只讲种类不讲个数。原子、分子表示物质 的微观构成,既讲种类又讲个数。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物质都是由已经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。 五、布置作业